- 栏目排行
-
- 2412 “书香童年”计划之亲子阅读指导师培训体系重磅上线!
- 2174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校长余晓灵: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
- 1973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:让每个学生成为他自己
- 1745 千城万校千万家 全国家庭教育行安徽站
- 1562 教育部基教一司司长王定华:我们的教育梦
- 1440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在南京/郑州开课
- 1386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在合肥、郑州等地展开
- 科研成果 << 首页:您的位置 科研成果
-
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校长余晓灵: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
“儒雅而风趣,善于思考而充满激情。实干,善于使团队形成合力,始终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师生。”这是同事对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校长余晓灵的评价。作为一位在外地工作多年的校长,他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经历。而这些,正是他办学治校的宝贵财富。
“建章立制、制定学校发展规划,将学校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。”这是余晓灵长期基层教育工作历练出来的智慧,也是他办学治校的特色。
“发展规划的制定和研究的过程当中,是学校的办学理念的一个提炼,提炼出的就是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理念。培养中华民族之元气、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。”不管什么岗位,他都能很快找到抓手,拧紧那些能够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“发条”,激活学校可持续发展的“场”。
寻找学校可持续发展的“发条”
1977年,初中毕业已经5年的余晓灵,成了村里面小学民办代课教师的一员,一年后参加高考,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丰都县进修学校工作。33岁时,他担任丰都县教委主任,而后担任涪陵地区教科所所长、涪陵实验中学校长。在涪陵实验中学,他抓硬件,抓师资,在最短的时间内,使办学规模、质量都较以前大有提升,使实验中学后来居上,当时的立规建制为学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1998年,北京十一学校向全国招聘学校管理者,余晓灵舍弃在重庆的辉煌,前往北京开始了新的教育生涯。到京后,他从校长变成了校长助理,两年后被任命为副校长。他接手以前由两位副校长分管的行政、后勤工作。在新的岗位上,余晓灵勤奋学习相关的行政、后勤、基建等北京市、区的政策、法规,他深入一线指导、落实工作,务实创新的工作开拓了主管工作的新局面;牵头组织有关职能部门整理、修改、完善学校1987年以来制定的管理制度,形成了适应学校改革与发展需要的系统完善的《教职工管理手册》,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的规范管理、科学管理;先后起草了教代会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》的工作报告、《十一学校2001—2015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意见》……他还负责“五大战略”等重要文件的修改、统稿工作。
余晓灵在十一学校的改扩建工程的招投标上积极出主意、想办法,尽力协助校长与施工单位洽谈并主笔起草有关协议,为学校争取利益或尽量节省开支,为学校节省了大量的建设资金。而由余晓灵牵头负责十一学校创建“绿色学校”和“健康促进学校”等工作,也卓有成效。
在实践中历练,在历练中提升。多年的基层教育实践,不断变化的实践角色,提升了余晓灵制定学校发展规划、与人打交道的能力。而这些,为他在之后的办学治校中大显身手埋下了伏笔。
铺设学校可持续发展的“轨道”
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的前身是1916年成立的“培元小学”。“培元”二字,出自孙中山先生“培养中华民族之元气”之语。2008年7月,余晓灵履新这所学校。这时的十九中,虽然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,但周边名校众多,强手如林,学校生源质量不高,优秀师资存量不足,学校对外教育、教学交流不够,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活力不足。
余晓灵怀揣“一心一意把学校办好”的信念,充分发挥了自己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特长。从2008年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40多天的时间里,在他的带领下,学校各处室、各年级、各学科、行政(工会)小组等,都认真参与和审议,指导学校未来8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终于呱呱落地。
这份由余晓灵亲自执笔撰写的18000多字的《北京市第十九中学2008年—2016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意见》,涵盖了现状分析、发展规划、主要实施意见、战略举措、保障措施5大方面,确定了“把十九中学建设成为一所全面优质的理想学校”的办学目标,提出了“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”的办学理念。
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规划,使学校发展顺利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,余晓灵决定实施“两步走”的实施步骤。“第一步,2008—2011年:调整起步阶段。初步形成先进办学理念;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,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,建立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;完成硬件建设的大部分任务;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稳中有升,为下一阶段又好又快发展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。”余晓灵介绍说,目前,第一步的目标基本得以实现。
“第二步,2011—2016年:全面实施阶段。本规划所列分项目标90%以上得以实现,各方面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,学校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进入海淀区普通中学上等水平,理想学校的总体办学目标基本实现。”一幅务实而美好的发展蓝图呈现在了教职工面前。
为将这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落到实处,在余晓灵的带领下,学校各处室、年级、学科、行政(工会)小组在认真学习、理解、把握本规划的基础之上,分别制定出了本部门的三年发展规划。
有了前进的方向和未来的美好蓝图,如今的十九中正在着力解放思想、励精图治、挖潜扬优、改革创新,为实现办学目标和实践办学理念而努力。
注入学校可持续发展的“加速剂”
“发展规划的制定和研究的过程当中,也是学校办学理念提炼的过程。要将‘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’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,作为校长,必须要‘目中有人’,要目中有师生,时时处处把师生放在心里。但要真正做到‘目中有人’是不容易的,校长是不是真正关心师生,师生是能够感受到的。”在余晓灵看来,要办好学校,必须“目中有人”、以人为本。
“在遵循身心发展、教育、教学和管理等规律的基础上,我们要选择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内容、形式和方法,开发潜能、发挥优势、鼓励创新,实现每个学生的幸福成长,并为幸福人生打下良好基础。”在办学过程中,余晓灵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。他认为,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,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,要通过知识的传授、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,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和优秀的人格,拥有为幸福人生而奋斗的激情、理智、意志和本领,三年习得,终生受益。
余校长2008年来到第十九中学,全校师生在余校长的带领下作出了一个未来八年学校的发展规划。他认为学生在中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打基础的阶段,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的将来做准备。就幸福来讲,即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,工作也好、学习也好,都是为了将来的幸福生活。“追求幸福生活是目标也是一个过程,那么具体怎么落实到学生身上,怎样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,三年习德、终生受益,具体就体现在我们提出的六会一特长。”余校长说道。
“六会一特长”就是:学会做人、学会生活、学会学习、学会审美、学会健体、学会创新和艺体科技方面有一特长。余校长告诉记者,针对“六会一特长”中的每一项,都要求做到序列化,比如学会做人,学生要在初一做到哪些、初二做到哪些、初三又要做到哪些。制定一个相应的、具体的、可供操作的制度,这就是把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。
抓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“能量场”
“学校教育当以何为本?曰健康。健康与否当以何为据?曰身体与心理。前者多为显性,人易见之,亦易察之,固当警惕;而后者多为隐性,人易蔽之,亦易忽之,尤须重视。二者兼顾,体、魄皆健矣……”为实践“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”的办学理念,形成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办学特色,余晓灵带领教职员工制定了《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》,这篇余晓灵与北京师范大学赵仁珪教授共同创作的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记》,正是其序言。
2010年5月27日,学校召开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启动大会,成立了学校“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小组”;当年9月10日,又召开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落成剪彩仪式。十九中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方面,均做出了积极的尝试。
身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余晓灵知道,心理健康问题无时不在、无处不有。与身体健康相比,心理健康至少同等重要,甚至更为重要。在余晓灵的带领下,学校通过公开招聘,组建了由6名专职心理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,并争取市区教委专项资金支持,建设了1632平方米、装饰具有特色、设备设施齐全的“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”,开展了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。
“自从儿子上高中以后,找到了久违的快乐,每天都高高兴兴。这是孩子给我们最大的惊喜。感谢余校长推行积极心理教育,让孩子积极上进,感谢老师们每天对孩子的鼓励和关爱!”一位高一学生家长的来信,坚定了余晓灵大力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信心和决心。
“我们这里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的是不一样的,我们主要面对的是全体的学生、全体的教师和全体的家长,从积极的方面进行宣传教育”。余校长认为这是由办学理念引起的心理学的理论基础,以及后面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特色建设的由来。
目前,学校实施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已取得初步成效:教职员工精神面貌积极向上,师生素质不断提升,艺体科技成绩斐然,教学质量稳步提高。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,是余晓灵打造“目中有人”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,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、提升整体办学水平、形成学校鲜明办学特色的抓手。
如果说,余晓灵研究制定学校发展规划,是铺设学校可持续发展的“轨道”,那么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,则是抓住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“能量场”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余晓灵找到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“发条”,并逐渐掌握了如何拧紧这些“发条”的方法。
责任编辑:家庭教育 发布时间:2016/6/1 阅读:2174 次 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